马车了,也不见得就能很舒适。
即便耶路撒冷现如今生产的马车,已经开始装配弹簧用于减震,可面对这些泥泞且被压坏的道路时,可能也要举步维艰。
在这种一靴子踩下去,不免沾染许多泥水的状况下,盖里斯又向身旁的科尔纳推销起自己的铁路计划。
“你看,以利马索尔这里的冶炼工场为例,每年出铁至少五十万磅重,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不搬迁走的话产量只会逐步提升。”
“为了生产这五十万磅铁,又需要一百万磅矿石,以及三百五十万磅的木炭。”
“再加上其他各种原料,以及这一来一回之间运输,可以说,每年都有六七百万磅的货物,在这条道路上不停运转。”
“换句话说,如果每天都开工的话,这条路每天要运输大约两万磅的货物。”
“普通马车,在即便有着两匹马拖拽的情况下,也不过是1000磅左右的运载量。”
“至少20辆马车,才能维系运输。”
“而这20辆马车的来回运输的结果,你也看到了,就我们脚下这样,如果我们想提高运载效率,用更大的马车来拉货,我敢说道路只会被压的更坏。”
科尔纳看着道路上深深的车辙印,下意识的点了点头。
对于现如今的塞浦路斯来说,道路已经不单单是满足行人出行了,而是确切作为各个生产地之间的血管,输送着大量的养分。
如果想将这些地点串联起来,更加坚实的道路是必然选择。
至于到底是铁路,还是说用石条,那都是其他细节。
伊皮斯科匹村冶炼场,位于村落南边,靠近两条支流的河道交汇之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