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大的新空间。”
但廉默的表情却更加谨慎:“生长速度确实提高了,但我们还需要解决方向控制的问题。我们不能让植物随意生长,必须引导它们按照规划来扩展空间。”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廉默又花费了一周时间来研究植物的趋向性机制。他发现通过在特定位置释放化学信号分子,可以有效地引导植物根系的生长方向。
“我们可以建立一个化学信号网络。”廉默在实验台上画出一个复杂的示意图,“在需要扩展的区域预先埋设信号发射装置,然后让植物根系朝着这些信号源生长。这样就能精确控制新空间的形状和大小。”
比奇仔细研究着示意图:“这个想法很巧妙,但实施起来会很复杂。我们需要精确计算每个信号源的位置和强度,还要考虑不同植物之间的相互影响。”
“复杂是难免的,但这是唯一可行的方案。”廉默开始准备新的实验装置,“我们先在小范围内进行测试,如果成功了再逐步扩大规模。”
接下来的实验更加复杂。廉默和比奇在实验室的一角建立了一个微型的地下空间模型,然后在其中种植改良后的横向扩展蕨,同时使用化学信号来引导植物的生长方向。
最初的几次尝试都不太成功。植物要么无视化学信号自由生长,要么因为信号过强而停止生长。廉默需要不断调整信号的类型、浓度和释放频率,才能找到最佳的控制参数。
“看起来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动态调节系统。”廉默观察着最新的实验结果说道,“不同的生长阶段需要不同的信号强度,而且要根据植物的实际生长情况来实时调整。”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比奇开始设计一套自动化的控制系统。这套系统能够实时监测植物的生长状态,并根据预设的参数自动调整化学信号的释放。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