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准了大规模生产的预算,还指派了更多的技术人员参与项目。
“这次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里从族长在紧急会议上说道,“如果不能有效保护我们的资源,整个族群的发展都会受到威胁。”
接下来的两个月里,比奇和他的团队夜以继日地工作,批量生产各种类型的防御机器人。巡逻型机器人的生产相对简单,很快就制造出了十台。
警戒型机器人的开发更加复杂。这种机器人需要更强大的计算能力和通讯系统,能够协调整个防御网络的运作。
“警戒型机器人的核心是分布式控制系统。”比奇向技术团队解释设计理念,“每台机器人都是一个独立的节点,但它们之间可以相互通讯和协调。”
这种设计的优势在于系统的可靠性很高。即使某些机器人被破坏,其他机器人仍然能够维持整个防御网络的运作。
作战型机器人的开发面临最大的技术挑战。这种机器人需要具备强大的战斗能力,同时还要确保不会对无辜人员造成伤害。
“作战型机器人必须具备精确的目标识别能力。”比奇在设计会议上强调,“它们只能对确认的威胁目标采取行动,绝不能伤害族群成员。”
为了实现这个要求,工程师们开发了复杂的身份识别系统。机器人能够通过多种传感器来识别目标的身份,包括生物特征、行为模式和身份标识。
三个月后,完整的机器人防御系统终于部署完成。十台巡逻型机器人负责日常的安全检查,五台警戒型机器人构成监控网络,三台作战型机器人作为最后的防线。
新防御系统的首次实战测试很快就到来了。又一群不法分子试图袭击回收站,但这次他们面对的是完全不同的防御力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