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到郑县的几日,楚辞空几乎将自己埋在了司理院那积满尘埃的卷宗库里。
王书吏见他如此勤勉,也时常过来帮忙整理,口中却不免叹息。
“楚大人,这些陈年旧案,大多是些鸡毛蒜皮的邻里纠纷,或是些查无头绪的悬案,您何必如此费神。”
楚辞空只是淡淡一笑,“王书吏,案无大小,皆关民生。何况,或许我能从这些旧案中寻到些许蛛丝马迹,对眼下渭南的失踪案件有所帮助。”
楚辞空并非虚言,他要尽快熟悉华州五县的治安状况,了解各类案件的发生规律,以及官府的处理方式。
而另一位年轻书吏小赵,总是带着几分敬畏与疏离,默默地整理着散乱的文书。
州府的卷宗远比华阴县的要多,堆积如山,纸张泛黄,墨迹深浅不一。
楚辞空每日天不亮便至,就着窗棂透进的微光,一卷一卷地细细翻阅。他想从这些泛黄的纸页中,寻找到与华阴县相似的脉络。
特别是关于新法推行后的种种。王书吏曾提及,“自免役法推行以来,渭南县陆续有人失踪。”
然而,在郑县乃至华州其他各县的卷宗里,关于“免役钱”的纠纷记录却异常稀少,偶有几笔,也多是轻描淡写,以“民顽滋事”或“误解新法”一语带过。
这与他在华阴县的所见所闻,与吴老河一家的悲剧,以及在赤水镇收到的那张字条上的血泪控诉,形成了鲜明对比。
新法推行,必然触动无数人的生计,怎会如此波澜不惊。楚辞空指尖捻着一份卷宗的边缘,眉头微蹙。这种刻意的“干净”,反而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