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概明白了,不要在他们混饭吃的领域让他们下不来台,即便他们的技术水平和见识,可能因为脱离社会而有点跟不上时代了。”
郑良知赞许地点点头:
“如果说,文艺圈、影视圈只是因为傲慢和自私自利而与扎根的土壤渐行渐远的话,象牙塔里面的老师,大部分都是对社会变化不敏感,沉迷于学术,只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打转,比较天真,充满理想的一群人。他们被学校保护得太好,被普罗大众捧得太高,渐渐地不能在舒适区之外立足了。”
“这样不是更好么?大家尊重的也只是他们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说实话,要是真有智商超群,学术高深,又精于世故的完人,我都不敢想这样的人作恶起来,到底有多可怕。”
郑良知的话,确实点明了如今大学校园的一些趋势,产学研互相分离,无法形成有效联动,科研成果转化率低,商业化难度太高,是这个时代的通病。
可是,真要像金尚前世那样,用条条框框给束缚住,研究生导师被戏称为“老板”,科研工作者被“非升即走”逼得走投无路,甚至学院亲自下场搞“校办企业”,真的就是良策?
学校不像学校,企业不像企业,学者不研究学术成天琢磨着完成论文发表任务,导师联合社会资源压榨廉价的研究生,干着名为实习,实为临时工的活,其中引发的问题,可能比现在只多不少。
至少现在的学术腐败,没有那么夸张,那样明目张胆。
金尚的几句话,说得郑良知连连侧目,略一思索之后,也不得不承认,大学环境,还是纯粹一点比较好,太过功利,对学术研究是很不利的。
“就按照你的设想来,我和小黄、还有小李,到时候只能做点小事,必要的时候提醒一下疏漏而已。”
“这个自然,我是老板,有些责任,得担起来。”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