稼一场空,就是这个高原草场的真实写照。
在本地奋斗了几十年的金兰芸和张华,肯定不会不了解。
望着天际线透过雾霾投射过来的阳光,张华微微皱着眉头,扶着越野车方向盘的手都不由得抓紧了。
“今年已经有苗头了,看来阿尚那边从农科院弄来的研报预测,应验了。”
全球气温升高,既是气候周期使然,也有人类活动的影响,这今年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频繁交替来袭,导致全球水旱不调的现象屡见不鲜。
在东亚这片土地上,降雨带北移的现象越来越明显了,这几年治理荒山废土,绿化工作成果斐然,既是投入巨大,老百姓付出良多的结果,也有大的气候周期推动的使然。
西北,漠北,东北和华北等沙漠化盐碱化土地得到了改善,就连浑浊的黄河水变清的年份也越来越多了。
总体情况如此,可放在个别区域,又有些不一样。
在俱轮泊附近,就是个特例。
国内的农业和气候等领域的专家,已经通过分析,预测到了蒙古高原和部分周边地区,在千禧年前后,可能会遇到雨热同期遭到扰动,大风沙尘暴等天气更加频繁,局部荒漠化加重等风险。
在金尚的前世,大概是从一九九九年开始变得很明显,这一世倒是提前了一年露出了端倪,影响也不是很大。
其实在好几年前,本地人就察觉到,春秋两季的天气越来越糟糕了,雨水倒是没有减少多少,但下的不是时候,影响农耕的时候很多,导致这几年本地的产出实际上是略微偏少的。
这还是努力遏制过渡放牧,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后的结果。
以竹柳、杨槐和松柏等耐寒耐寒树种建立防风带,推广适应本地的经济作物,发展风电光伏,布局节水农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