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三班的数学老师把林飞叫到桌前,把自己研究了很久的一份本次考试的复印给他推了过去。
林飞时常参加数学竞赛,去年也代表学校出战过,还拿了个银奖回来,是很多老师心中的优秀尖子生。
他看了看手中的卷子,发现光想没办法推导,又在老师的期待目光中坐了下来,然后拿起笔和纸,算了几行数。
他这才发现,那张答案全部是源自于中间的一行公式,通过发散思维双向推导出来的。这一个核心就像是一个定海神针一样,打好了基础主旨,然后在上面再进行补充,与题目联系。
这种做法的关键就在于,答题者本人需要将初步思路就定在核心位置上,否则无法与题目和结果联系上。这是很难做到的。
前一部分理解了,后一部分又卡了壳。
就算是他,做数学也达不到这种程度。
这是谁写的?
“思路很刁钻,是吧。”
三班的数学老师很坦荡,虽然是疑问句,但是语气却意外的笃定。
他能感觉到,这个学生,从一开始拿到题,就已经通过寥寥数笔的题干关系,梳理清楚了自己想写的大致内容。
然后从那个最基本的内核开始,不断向开头和结果填充内容,才构成了他们所看见的完整答案。
这种思路太奇怪,他没见过。
“是。”林飞点了点头,像是不死心地继续往底下看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