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坊包他们的一日三餐,他们的子女也能免费在这里读书,但作坊的老师最好的也只是秀才,孩子想要继续读,到了一定年纪就得换学校。”
曲簌在作坊创办学堂的初衷是为作坊工人的孩子启蒙,一般能读七八年左右,但对大部分农户家庭来说,也是完全足够了,如果孩子有天赋,想通过科举入仕途,是孩子父母的责任了。
“送货的和护卫银钱是一月三两,小管事是四两,这里最高工钱的是赵管事,一月是十两,年底奖赏会有二十到五十两,所有人的奖赏与表现相关,表现好的奖励高,反之则低,可以很大程度减少一些人混日子,生产的速度也能提上去。”
“我是第一次创办如此大规模的作坊,完全就是摸着石头过河,难免会有一些考虑不周的地方,在这个过程中肯定也会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不过没关系,只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慢慢来,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够把这个作坊经营得越来越好,然后,开第一家、第二家、第三家,越来也多。”曲簌自信着说道。
肖政站在一旁,静静地听着曲簌的话,同时目光也落在有条不紊进行生产的匠人们身上,看着一盒盒生产好的货物打包好被抬上马车装好运出,他突然意识到,自己收到的那笔钱是多么的轻松容易。
虽然建设成本名义上是由他出的,但实际上,这些钱最终还是从作坊的分成中扣除的。
换句话说,他并真正意义上没有出一分钱,更没有付出任何努力,作坊的一切他一问三不知,然而却能够分得一半的利润。
这样一想,肖政不禁觉得有些惭愧,因为他才是那个真正坐享其成的人。
想到这里,肖政看着曲簌,由衷地说道:“你已经做得非常好了,真的。”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