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和改开的进程也有关系。
在历史的进程里,总有一些年份特别特殊,就像一块又大又沉的石头,“扑通”一声掉进平静的水面,溅起好多水。
再有几天就过年了,京城里头四处都能看见卖年画、对联、点心匣子还有兜售关东的小贩。
一封是来自西安,《延河》编辑部的,信里给他讲了《最后一个匈奴》现在在陕西有多火爆,读者们是如何如何喜欢这部小说,又是如何如何期待这部小说的下半卷问世。
年味十足。
“回头找个时间上他那儿吃烤鸭。”
众所周知,改开是先农村,后城市,到了今年,重心已经偏向于城镇。
她了大概三天的时间,每天抽出一些空闲,断断续续读完了这篇《最后一个匈奴》,或者说上篇。
这里冬天天气寒冷,聂华苓坐在家里的客厅,披着一条毛毯,捧着一册刚从国内邮寄来的文学期刊
他现在,完全不想离开家里。
年前,江弦又收到好几封信。
“哎呦,我太幸运了,出来玩这么一趟还碰着您二位了,我能要个签名么?”
“胡说啥呢。”
“挺好的啊,这可是去美国的好机会,多难得啊,记得我上学那会,一个宿舍的那姑娘,费了好大力气才考去了美国来着,现在在那边可好了。”
江湖传闻,王朔写《空中小姐》的时候,为了采风寻找灵感,凭借他那张能说会道且有点流氓的嘴,谈了六个女朋友。
聂华苓就像是被吸住一样,克制不住的往下读,一直到读完,对他笔下的那片土地心驰神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