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以前都说文坛有个“江弦现象”,说江弦的小说只要发表,一定会在社会上引起极大的轰动。
此前,苏晨不以为然,如今才真切的感受到这位作家的威力。
这就是江弦在中国读者当中的号召力!
当然了,《城》的热销也要归功于《漂流者》和《饥饿游戏》两篇小说绝佳的质量。
次月,便开始有《漂流者》和《饥饿游戏》两篇小说的文学评论在各大刊物上涌现。
相对而言,评论家们关注度更高的是《漂流者》,毕竟科幻小说在国内算是比较冷门。
《读书》杂志上,学者、作家、哲学研究者,也是国内目前对尼采研究最深的哲学学者周国平,发表了文学评论《读‘漂流者’:岛和老虎,一种尼采或存在主义式的解读》。
周国平说,上个月他身边很多人都开始讨论《漂流者》这篇小说,还有很多人推荐他去阅读。
不过他是一向对跟风不感兴趣的人,对《漂流者》下意识的敬而远之。
结果他还是被人性击败了。
上个月单位给他发了一张券,去售报点不多不少刚好抵一本《城》的杂刊。
于是买下1984年第3期的《城》,通篇阅读过后,他很快便被《漂流者》的故事深深吸引了。
所谓“太阳底下,并无新事”,最初在周国平看来,这片漂流者的有趣之处,和很多人看过的名著《鲁滨逊漂流记》是差别不大的。
不过多元的背景、带着多元文化的主角,就让他觉得新奇,漂流部分的教科书写法也让他获得了极佳的阅读体验。
而且,作者在写作前明显做了大量的准备,使得小说的细节极其真实。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