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据说上影厂的片子,由江弦小说改编的《芙蓉镇》,在看片会上掀起了大动静,卖出的拷贝量非常惊人。
有多惊人呢?
这会儿中影公司收购电影,讲究一个“按质论价,优质优价”:
第一步,中影公司对影片收购还是保留原每片70万的传统价格,以预支款方式付给制片厂。
第二步,根据每部影片的实际发行拷贝数,第二年再次结算。
这样,质量优秀,发行拷贝数量大的影片,就能获得更高的收购价格。
但所谓优与不优,绝对标准上很难划定,因为市场是不断变化的,只能依据一个大体的范围确定。
所以人们把发行拷贝数分成几个等级:
100个以下是一个价。
100-150个拷贝是一个价。
能卖出200个拷贝的,就算是热卖影片了。
要能卖到250-300个拷贝,那就是不得了的事了。
1981年,上影厂出品的《喜盈门》曾经创下卖出4212个拷贝的纪录。
这当然是包括了35毫米、16毫米和8毫米几种不同规格的数目。
据说,就这一部影片,就给上影厂带来了3000多万的收入。
而《芙蓉镇》这次在看片会上,光是35毫米的拷贝数就报上去超过400。
电影局本来打算只批200多个,电影局三大顾问之一的陈播站了出来,说服了电影局按时交出拷贝。
据说他当时只说了那么一句话,便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