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怎么了?”
同事给朱伟拿来一份《人民x报》,给他指了指一篇新华社撰写的报道:
“在庆祝35周年的盛大阅兵仪式上,一辆独具特色的彩车吸引了全场目光,它承载着文艺界对时代的深情礼赞,以电影《高山下的环》为鲜明形象,成为阅兵队伍中一道亮丽且意义非凡的风景。
当这辆彩车缓缓驶过广场时,人群中爆发出阵阵热烈掌声。
小说《高山下的环》自问世以来,江弦同志凭借对边疆战士无私奉献、家国情怀的深刻描写,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在全社会引发强烈共鸣,成为一部具有深远影响力的文艺佳作。
此次以它为文艺界彩车形象,正是对文艺作品反映时代精神、凝聚民族力量的生动诠释。
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文艺界将继续秉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创作出更多像《高山下的环》这样扎根生活、歌颂英雄的优秀作品。
”
这份报纸很快在整个编辑部传了一遍,几个收看阅兵时没注意到这一幕的编辑,这会儿都是说不出的震撼。
代表整个文学界!
这是多大的一份荣耀啊!
“与有荣焉!”
“与有荣焉!”
编辑们纷纷感慨着。
而最有这种感觉的是徐晨辉。
他昨天也看了阅兵。
他家里都没电视,是搬着小板凳,挤在有电视的邻居家里收看的。
当看到文艺界的彩车以《高山下的环》电影形象出现的时候,徐晨辉感到难以言喻的激动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