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接下来的日子,部落的铁匠铺彻夜灯火通明,叮叮当当的敲打声此起彼伏,成为了部落除了水力磨坊之外,又一个充满活力和希望的场所。
周明亲自指导,要求铁匠们将炼出的粗铁,一遍又一遍地进行反复锻打、折叠、再锻打。他解释说:“这样能让铁变得更密实,把里面粗大的晶体颗粒敲碎,把那些肉眼看不到的杂质一点点地敲出来,让它变得更坚韧,也更不容易断裂!”这虽然是原始的精炼方式,但对于这个时代而言,这种对材料微观结构的认识,无疑是跨时代的进步。
铁匠们虽然不明白“晶体颗粒”、“杂质敲出来”这些深奥的原理,但对周明却深信不疑。他们挥舞着简陋的铁锤,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枯燥而耗力的锻打动作。他们的汗水滴落在通红的铁块上,发出“滋啦”的声响,铁块在高温下被锤打成各种形状,又在冷却后被再次加热。
周明还亲自挑选那些硬度更高、杂质更少的粗铁块,作为打造关键工具(比如最好的斧头、最好的刀刃)的材料。他甚至尝试用一些特殊的木材烧制成灰烬,再与水混合制作出一种特殊的淬火液。虽然达不到现代淬火的效果,但也能略微提高铁的硬度和耐磨性。他不断尝试着不同比例的混合物,力求找到最合适的配方。这种近乎实验的严谨态度,让老铁匠们既感到困惑,又充满了敬佩。
在周明的严谨指导和铁匠们不懈的努力下,第一批经过反复锻打、精益求精的工具终于诞生了。
当一把崭新的铁斧被递到铁山手中时,他惊呆了。这把斧头看起来比之前的斧头更轻巧,却感觉更加坚固,重心也更加平衡。最重要的是,斧刃在阳光下闪着冷冽的光芒,看起来锋利无比,仿佛能切开空气。
铁山迫不及待地试着砍向一根粗壮的圆木,这是他们平时砍伐最费力的木材。他深吸一口气,猛地挥下斧头。
**“咔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