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明嘴角勾起一抹嘲讽的弧度。这正是黄巾的悲哀,也是时代的悲哀。愚昧,比瘟疫本身,更难根除。它如同毒瘤般,侵蚀着人们的心灵,让他们甘愿被谎言蒙蔽。
“公子,那我们该如何应对?”蔡琰担忧地问道,她将目光投向周明,眼中充满了期盼,“若黄巾余孽持续壮大,裹挟更多百姓,对我辽东也将形成巨大威胁。”她深知,唇亡齿寒的道理。
周明放下简图,目光望向窗外,那里是辽东的万家灯火。灯火点点,如同繁星般闪烁,勾勒出一方安居乐业的土地。百姓们在学堂里学习,朗朗书声在夜色中回荡;在工坊里忙碌,机器的轰鸣声不绝于耳;在田间地头耕作,播撒着希望的种子。他们远离了中原的战乱,远离了瘟疫的威胁,生活在周明一手缔造的秩序与富足之中。那是一种令人向往的生活,也是他奋斗的目标。
他深知,要彻底解决黄巾问题,绝不仅仅是依靠军事力量进行清剿。那治标不治本。黄巾的根源,在于民不聊生,在于百姓对汉室的绝望,在于愚昧和迷信。这些深层次的问题,如同盘根错节的藤蔓,紧紧缠绕着这个时代。
“要解决黄巾问题,必须从根本上着手。”周明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有力,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心,“首先,我们要继续做好防疫工作,让更多健康的百姓能够进入辽东,让他们看到,真正的希望不在于虚妄的太平道术,而在于真实存在的秩序和仁政。”他要用辽东的现实,去打破黄巾的谎言。
“其次,对于那些被黄巾裹挟的百姓,我们要宣扬真相!”周明目光灼灼,语气坚定,他的声音在书房中回荡,充满了力量,“要让他们知道,黄巾的‘符水’是毒药,而非仙丹!要让他们知道,真正的‘解药’,是干净的食物,是烧开的水,是洗干净的手,是科学!”这无疑是一场艰难的战役。要在愚昧的汪洋大海中,点燃理智的火花,其难度不亚于以卵击石,甚至更加困难。
“公子,这……如何宣扬?”蔡琰有些迟疑。她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