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饭间休息,还是田头地埂,到处都能听到人们谈论“神屁炉”的奇妙。
“老李头,你家的神屁炉修好了没?俺家今晚就用神屁炉烧水泡脚了,暖和得很!”一个汉子冲着邻居喊道。
“哈哈,俺家婆娘说了,这神屁炉比烧柴火省事多了,锅底都不黑了,还省了去山上砍柴的力气!”另一个汉子咧着嘴笑,脸上满是轻松。
甚至有顽皮的孩子,会指着自家茅厕的方向,冲着大人们大声说:“娘,这里面可都是宝啊!能烧火的宝!”逗得大人们哭笑不得,但又不得不承认,这孩子说的是大实话。
周明将沼气池的建造技术极大地简化,编制成图册,并派铁山师傅亲自指导,由工匠学徒班的弟子们负责在各村推广。百姓们最初的惊奇和一丝嫌弃,很快就被沼气炉带来的便利和实惠所取代。家家户户开始争相修建沼气池和沼气炉。这不仅解决了冬季取暖和做饭的燃料问题,更有效解决了粪便的堆积问题,极大地改善了村落的卫生环境。
张宁也积极参与到沼气炉的推广中。她向百姓解释,将粪便集中发酵,不仅能产生燃料,还能减少疾病的传播。她甚至用“微虫”的理论,形象地比喻粪便中携带的“坏微虫”,在沼气池里经过发酵,便会“饿死”或“变成好微虫”,从而让环境更干净。她的独立与魅力,在推广这些“接地气”的技术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温暖与健康的双重保障:辽东的冬季奇迹
当真正的严冬降临,大雪封路,气温骤降时,辽东的优势便凸显无疑。
当北风呼啸,中原各地依然是哀嚎遍野。许多百姓瑟缩在漏风的破屋里,依靠一点点薪柴勉强维持体温,更多的人则在饥寒交迫中倒下。疾病,更是如影随形,吞噬着那些虚弱的生命。
然而,在辽东,却是另一番温暖而充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