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在郡城之西,沿河而建新城区域。此地依山傍水,地势平坦,乃是规划住宅区与商业区之良地。”
“住宅区将仿照‘坊巷’之制,但巷道更宽,每户皆有独立院落,确保通风采光。商业区则临近河流,方便水运。将来,吾等将在这新城开辟专门的商贸大道,连接郡城与各大作坊区,确保货物流通顺畅。”
民部主官听得入了迷:“公子所言,甚合天道!如此规划,百姓居所更舒适,商业往来更便捷,当真是前所未有之创举!”
周明接着指向地图的另一侧,那是辽东工业区所在的方向:“如今的工坊区已初具规模,但未来,纺织、冶铁、造纸等作坊将越发庞大。我欲在此地设立专门的工业区,所有作坊集中建设,统一规划。作坊之间,将修建宽阔的道路,方便物资运输。”他甚至还考虑到了未来的排污问题,虽然只是最原始的排水沟设计,但这种环保理念在这个时代无疑是降维打击。
“工坊集中,可统一管理,亦可集中调配匠人,效率更高!”铁山师傅听得连连点头,他早就觉得目前的作坊分布有些零散,不方便管理和扩大生产。
随后,周明的手指划过辽东郡境内的河流和山脉:“水运乃天下之利。我欲疏浚河流,使其可通行更大船只,连接各县。在河流沿岸,将建设多个码头,方便货物集散。至于山林,我将划定专属林区,禁止滥砍滥伐,确保木材永续供给,并鼓励百姓种植经济林木,既能涵养水源,又能增加收入。”
高顺一向沉稳,此刻也忍不住开口:“公子之规划,皆为长远之计。然疏浚河流、修建道路,耗费巨大,所需人力物力,恐非易事。”他内心对周明这份宏伟蓝图深感震撼,但作为军部主官,他更清楚实施的难度。
周明目光坚毅:“困难自是有的,但辽东百姓安居乐业,人口日益增长,便是我们最大的资本!吾等可号召百姓以工代赈,参与到这些建设中来。每人每日皆有工钱和饱饭,这便是激励他们劳作的最好方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