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大晴天的清晨,马车晃晃悠悠的离开小镇。
只是比来时多了八个骑马的随从。
“下一站是一座寺庙……”
苏星河如之前赶路时一般,让马车慢慢前行,而他则是在靠在车厢上,用清亮的声音将接下来的路程与地标娓娓道来。
张承逸翻了会书,又忍不住听起来。
很有意思啊。
关于寺庙,其实有很多值得说道的,北宋的寺庙大体分为两种,一种是有赐额的,一种是没赐额的。
赐额就是朝廷颁发的一种凭证,首先可以免税,其次获得田产,然后还会让寺庙闻名,并且有赐额的寺庙能够有一些渠道获取空白的度牒。
这里就涉及到影响了宋朝方方面面的度牒制度了。
复杂的不多谈,简单来说,空白度牒随便填上去,那就是合法的僧众,基本可以当成新身份证使用,过去一切一笔勾销。
这就变成了一种合理合法的脱罪手段。
由于特殊的效果,让民间很多人收藏、炒作度牒,便是所谓‘商贾富民,为之奔走’。
朝廷自己甚至都贩卖度牒,苏轼为了开浚西湖向朝廷要的不是钱,而是百道度牒,岳飞到手的军饷也是度牒。
可见这玩意某种意义上就是一种古代版本的贵重品。
有赐额的寺庙,在皇帝登基、诞辰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