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年郁弘毅为他谋了科举仕途之路,若能及第,便能不再囿于世家旁系庶出的身份,成为当朝清流,若有幸仕途顺遂,一跃可成为当朝新贵。奈何黎至清没有走这条路,闻声汗颜道:“辜负先生教诲,不曾科考。”
门内又问道:“你可才名满天下?”
黎至清更觉羞赧,他不仅未扬才名,还因为黎氏那封晓谕世家的檄文而声名狼藉,不敢以姓名示人,无力应道:“不曾。”
穆谦发现此时的黎至清已然摇摇欲坠,仿佛这两句问答已耗尽他心力一般,比先前登山时更显疲累。
门内再次发问:“你可曾安民济物,救民水火?”
黎至清本想将这四年来为西境所做之事和盘托出,考虑到穆谦在侧,有些事情不便明言,强撑道:“不曾。”
门内声音转疾,叱问道:“既然功不成名不就,又何须在此处荒废光阴!”
黎至清先前被诘问数句,皆难以应答,如今只能喃喃接了一句:“先生……”
门内音调不减:“为何为你取字至清?”
黎至清恭敬回道:“至治之世,河海清宴。”
“去吧!”
黎至清闻言,有些站立不稳,幸亏被穆谦掺了一把,才堪堪稳住身形,然后恭敬地朝着房门再行一礼,才脚步沉重地转头准备离去。
穆谦一把抓住黎至清,示意他稍待片刻,然后就要上前跟门内之人理论,却被黎至清反握住手臂,然后见他轻轻摇了摇头,眼神中带着几分恳求,穆谦无奈,只得作罢。
下山的路上,黎至清独自一人走在前面,眼见得心情低落。
这样沮丧的黎至清是穆谦从未见过的。就算那日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