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的大秦赋税主要分为土地租税一类的田租、刍稿,这二者是实物税,前者是人吃的谷物,后者是牲畜吃的饲料。
然后是人头税一类的口钱和算赋,口钱主要是征收的一定年龄到服役年龄之间的税。
算赋则是征收服役年龄以后的税,所谓“官府受钱者,千钱一畚,以丞、令印印。”
意思就是说算赋征收由官吏按照人头,持畚箕逐户收敛,每一千钱为一个征收单位,交由官府封存。
秦朝的“头会箕赋,输于少府”,这项收入属于皇帝的小金库。
这二者以钱为主。
除此之外还有关市之征、山泽之税,二者主要指代诸如关税、市租、酒税等商业税,盐、铁等特产税和以私营手工业为征收对象的工税等。
到这里还不算完,这些只是税赋,还有徭役。
按照春秋战国以来逐渐形成的规律,大秦徭役也主要分为三项:更卒,正卒,戍卒。
正所谓“又加月为更卒,已,复为正一岁,屯戍一岁”,在正常情况下,一个人进入服役期后,先服更卒徭役,再服正卒徭役,接着服戍卒徭役,然后继续服更卒徭役直至达到免役年龄。
更卒主要就是在本郡县进行的徭役,指在服役年龄期限内的无爵位和爵位在不更以下的人每人每年在郡县服役一个月。主要从事修筑城池、道路、河渠、宫室等工程项目,还有运输物资、饲养马匹、煮盐冶铁及各种杂务等。
正卒属于正役性质,在京师、内郡服兵役官差,服役期可能是一年,故称“正卒”。
至于戍卒很好理解,就是戍守边疆的徭役,主要任务是守望边境,抵御入侵,具体任务有烽燧、亭候、邮驿、屯田等。
但事实上一年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