琦等人也只好出班表示支持,许清知道他们这几天私下与手下的官员打过招呼,所以一下子站出来支持的官员很快占到了多数,但这种优势并不太明显。
目前朝中的势力划分,由于范仲淹等人的上台,改革派占据着很大的优势,这是赵祯有意为之的结果,他想改革,自然对改革派多些扶植,留着王拱辰等人,既不想他们压过改革派,又能起到牵制的作用,赵祯就小心翼翼地调控着这种势力的比重。
许清留意看了欧阳修一眼,见他和谏院的一些官员果然作了壁上观,在这双方角力之时,既没有站出来支持,也没有出声反对,沉默以对。
许清心里暗叹一声,说好听的这叫有原则,换个说法就是,君子啊!你的名字叫固执!
当天许清和范仲淹几人也是摆道理,说事实,把欧阳修驳得无话可说,但他就是坚持自己的看法,决不妥协!这一场角力,由于欧阳修选择沉默,支持武举这一方的虽然还占优,便优势不算太明显。
反对派在有王拱辰、贾昌朝、章得象、夏竦、宋九安、王举正、赖淡顺等人,包括礼部尚书吴长庆、侍郎钱应物,刑部尚书赵之远、侍郎陈仲和等人也在反对之列。
而出于许清意料的是计相曾亮竟表示支持,有他带动,三使司的官员也大多表示支持,三使司掌管盐铁茶及几乎全部朝廷才税支度,下设二十多个案,权职极为繁杂重大,与中书省、枢密院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是直属官员最多的一个朝廷部门,当然,有资格上朝站班的并不多。
即便有曾亮这老滑头出面支持,双还是形成了僵持之势,赵祯又不是个刚毅的主,一时也难以决断,最后这问题又拖到了下次朝全再议。
这个结果并不出许清意料之外,他反而觉得形势比他想象的好得多了,毕竟重文抑武的策略在大宋已经实行了近百年,一下子想让所有人转过弯来,根本不现实,只是可惜了欧阳修!若是有他们加入,很可能武举之事今天就能通过。
回程的马车上,许清吩咐荆六郎一声,车子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