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官员每年收取的白的银子,那可都是平日里烧香拜佛拜来的,再看你们佃户有什么?
郡守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又借着佃户告状这事,去慈照寺里拜了拜佛祖菩萨,回去时整个轿子都金光闪闪,像是镀了层佛光。
大和尚们经过此事后,也愈发仁慈,时不时的就会济施些掺杂谷壳谷糠的陈粮旧谷,让佃户们始终保持营养均衡,不至于饿死。
而且每逢朔望日,就会举办放生法会,为这些佃户宣讲佛法。
慈照寺也因此名声响彻州郡,像这样慈悲为怀,时常做济施善举的,那必然都是些有德高僧,也难怪人家香火会如此旺盛。
徐青继续往下看,佃户一年前家中缺粮,眼看难以生存时,就去小慈寺找里面的管事,想要赊些口粮维持生活。
接待他的是寺里的虚云和尚,那和尚曾去过佃户家里收账,知道他家里的情况,便对佃户说:“出家人慈悲为怀,赊粮不成问题,说起来施主来的正是时候,贫僧有一件事刚好要寻人帮衬,若是施主肯去慈照寺里走一趟,替贫僧送个口信,贫僧就是送与施主一石粮食又有何妨?”
佃户感恩戴德,但人和尚又说了:“这粮食需得等你送信回来后再给,此事甚急,寺里有饭食,你用过饭,便快动身去吧!”
佃户不知和尚打算,竟信以为真,带了口信便径自往大慈寺去了。
然,佃户前脚刚离开小慈寺,虚云和尚后脚就去往了佃户家中,说是寺里济施了米粮,让佃户家人前往寺中支取。
佃户的妻子问丈夫何在,为何不见他领取粮食归来?虚云和尚则说佃户领了修缮寺庙屋瓦的活计,要在寺中连做五日才能回来,只因他怕家中断了口粮,才让贫僧前来知会一声。
佃户妻子不疑有他,就留下年仅八九岁的孩子和年迈的公公在家中,她则只身去往了小慈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