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的生产线!不仅仅是75毫米山炮,更多是现代化自我循环的现代化军事工业体系。”
“我所期待的事,是用三到五年的时间。
在中国本土,建立起一套基本完整的、能够自我循环的现代化军事工业体系.”
史迪威被楚云飞这番话彻底震撼了!
他原以为楚云飞会就指挥权、武器分配等问题讨价还价,却万万没想到。
对方的目光,早已越过了眼前的战争,投向了更遥远的国家工业化未来!
“这楚,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这需要的人力、物力、财力,将是一个天文数字!”史迪威失声道。
“我知道。”楚云飞的语气依旧平静,“但这是一个一劳永逸的方案。一个工业化的中国,将成为美国在亚洲最坚实、最可靠的盟友,其战略价值,远非几场战役的胜利可比。”
他没有给史迪威太多思考的时间,继续抛出了第二个建议:“第二,关于部队的指挥权与装备分配,我建议采取‘梯次配置,内外有别’的原则。”
“我完全同意,由贵我双方联合指挥的‘X’、‘Y’部队,作为反攻缅甸的战略铁拳,必须优先换装最好的美械装备,并接受最严格的美式训练。这一点,毫无疑问。”
“但是,”楚云飞话锋一转:“史迪威先生也看到了,中国国内战场之广阔,战线之漫长。
薛岳将军、顾祝同将军等各战区将士,亦在浴血奋战,牵制着数百万日军主力。
他们的功绩与牺牲,同样不容忽视。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3页 / 共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