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之武器技术,可有何长期之规划?
或者说,外部为了可能之武装,秉持何等的态度?”
雅科夫此言,已是极为大胆的暗示。
他此行,固然有其个人对中共抗日的好奇与某种程度的共鸣,但更多的是,他想要在“美苏中”这个大的三角关系之外,寻求多一个接触点,多一条情报线,甚至多一个未来潜在的“棋子”。
青松的表面依然平静,却已掀起波澜。
他知道,眼前这位上校的试探意义非凡。
青松沉吟片刻,语气不卑不亢:“雅科夫同志,我党之政策,一向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之力量,共同抗日。
对于任何真诚帮助中国抗战,尊重中国主权友之邦,我等皆愿以诚相待,进行友好合作。”
他巧妙地注意到关于“武器技术”的具体问题,转而强调了合作的原则与基础。
“至于我党武装之发展。”
青松继续说道:“主要依靠人民群众的支持,以及在日本战场上从敌人缴获。
当然,若有国际友人能够提供无私之援助,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我等自然无条件欢迎。
毕竟,早一日将侵略者赶出中国,便能早一日减弱世界反法西斯战场之压力。”
这番话的滴水不漏,既表达了开放合作的姿态,又坚守了独立自主的底线。
雅科夫闻言,眼中目光之中满是赞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