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题一首,只怕要让这些之前题诗的人羞愧的把字抹得一干二净。”
萧砚笑了笑,没有搭理。
他的诗都是照抄的后世,岂能没有自知之明,他本人的文采是写不出这些雅文的,能记得已是不易,又怎好有脸去取笑前人的作品。
他边走边看,其实想的还是女帝的事。
之前在洞庭湖与姬如雪、千乌分别,他是刻意让姬如雪扮作他的模样回京的,期间姬如雪还特意闹过一场感染风寒的戏码,使得“姬如雪”暂时被“他”安置在了鄂州(武汉),以让随行官员不会产生太大的怀疑,当然官船上的不良人亦会留心防控消息泄露的隐患。
从长沙返回汴京,途中所需可长达近月,萧砚要的就是给人一种他在回京途中的错觉,毕竟随行官员不少,总不可能说这么多人都是瞎子吧?
如此一来,便多少能让李茂贞之流放下些许警惕感,萧砚猜也猜得到他的动向定是会被李茂贞以及许多人随时注意的。
李茂贞、李克用、李嗣源、李存勖,乃至鬼王、冥帝、朱友贞之流,都与他有大小的利益相争,对他的注意力不可能会少,所以萧砚便需要抓住这一回京的空隙,只有这个途中不会有人能发觉到他并不在。
如若到了汴京萧砚再行动,会不会太晚是一回事,彼时他一个冠军侯需要打交道的人太多,今时不同往日,与他产生交际的人不是一个替身就可以糊弄过去的,会产生不必要的风险,而在回京途中,姬如雪则可以避免与太多人打交道。
而且姬如雪常年与他相处,已是最熟悉他的人,糊弄个把月不是什么问题,随行官员不会壮着胆子做蠢事,一些地方官员姬如雪也可以用避嫌的名义推脱,毕竟禁军大将确需要与地方镇将保持距离。
回到眼前事来,之前虽从女帝的那一封密信中猜测出钓鱼台这里可能是相会处,但因为女帝的小心谨慎,从中并无法判断出具体的时间,所以萧砚倒是转而相信这里应当会留有什么线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