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转回身子,疑惑的看着李长安,怎么又开始提这个茬儿呢?
“大宋先天不足,牙兵牙将推举赵匡胤当了兵头,夺了孤儿寡母的天下。立国之后,南征北战,也没把这帮人消耗干净,不得已形成了以中枢镇天下,半数国赋入军营的局面。王安石一句天命不足畏,老赵家的香火要断啊。”
吓得苏轼赶紧转头四处观察,什么臭嘴,太祖的大名也是能随便念咕的么?
“王安石变法,无非就是从富户和勋贵手里抠钱,官僚们下手狠了,把穷苦老百姓也得再刮一遍。朝廷得罪了所有人,到时候赵氏的天命就真的不足畏了。我说过,羸弱的大宋是最好的朝代,因为他不敢过度压迫百姓。
“可惜,出了个背负三十年人望的王介甫,他要成了,那大宋必将变得死气沉沉。
“所以,你得阻止他!”
“又来是不是?”苏轼一甩袖子,半转过脸去。“没完了呢,朝廷诸公有文相公,有司马君实,有老师欧阳永叔,再不济还有曾巩,有赵挺,有陈...”
“没用!这是一场关于名望的战争,他们还没有跟王安石对阵的资格。但决定胜负的,是智慧和勇气,还有为天下变革承担后果的担当。稣哥,只有你我可以勉强一试了!”
说到名望,王安石确实像一座大山,而且是王屋太行级别的。
造势三十年,南国旧地所有门阀的代理人,天下连一个能跟他比较的人都没有。
米粒之光比之皓月,那都是夸赞了司马君实和欧阳永叔们。
集六国倾力打造的活圣人,四十岁敢重注四书五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