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她单独先逛。
每年七八月份,恰巧是剑桥的年度莎士比亚戏剧节,莎翁剧目在各个学院露天演出。温宁安临场买了《仲夏夜之梦》的戏票,随人流在国王学院的花园找位置观看。
莎士比亚用古英语写作,现场演员草坪演出,夹带不少古语词,温宁安依靠本身对剧本的熟悉,勉强听懂全程。
新奇的看戏体验,她对大学生活充满向往。
演出结束,温宁安穿行在古建筑间,夜晚的康桥柔波迷人荡漾,她给钟文茵和温咏广的小群发照片。
低头专注手机,市中心短街拐角,差点撞上一个背行囊的流浪汉。
对方只是冷淡打量她一眼,温宁安警惕心顿起,朝市中心人群最热闹的地方走。那边学生摊位聚集,好像有特殊筹卖活动。
朋友发来信息,已经忙完了,来找她。温宁安发了定位,一回头,视线就被工艺品摊位的迷你咖啡屋微缩模型吸引。
“小姐姐,你是中国人吧?眼光不错!”摊贩主是个年轻面孔的亚洲脸,中文不标准,明显不是在母语环境中成长的口音,“这个模型作品,是剑桥建筑系高材生做的,只要700镑,买了不吃亏。”
温宁安纠结着,朋友到了。
不了解娃屋、微缩模型圈子的人,第一次听到这些玩具的价格,会惊掉下巴。
朋友看温宁安跃跃欲试想入手,还没问呢,摊主抢先,把模型的制作人——那个建筑系学生的辛苦不易——吹得天花乱坠。
口舌说干,见温宁安动摇,主动降价,最后以500镑成交。还走正规流程,给温宁安留一张手写的保修证书和维修联系方式,如果非产品问题,修补要另给钱。
周均延扯了扯嘴角:“那个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