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标着学名,像是某种植物图鉴。
“够的够的,太麻烦你了。”
她接过纸巾,脸颊微微泛红,“我叫李瑶,是个植物学研究员,刚才在看标本记录,没注意……”
“萧琰,建筑设计师。”
他简单自我介绍,目光落在她笔记本上一幅画得格外细致的玉兰花上,“你画得很好,尤其是花瓣的纹理。”
李瑶愣了一下,随即笑了,眼角弯成好看的弧度:“谢谢。我总觉得植物的每一片叶子、每一朵花都有自己的故事,画下来的时候,好像能听见它们在说话。”
这个比喻让萧琰觉得很新鲜。他习惯了用线条和结构丈量世界,钢筋混凝土的棱角里,很少有这样柔软的想象。“建筑也一样,”
他说,“每一栋房子的朝向、窗棂的角度,其实都在和阳光、风、雨对话。”
李瑶抬起头,认真地看着他:“是吗?那你设计房子的时候,会听它们说什么?”
恰在此时,店员把萧琰的咖啡送了过来。他端起杯子抿了一口,咖啡豆的果酸在舌尖散开,像忽然打开了某个话匣。“比如现在这家咖啡馆,”
他看向头顶的木质横梁,“你看它的房梁结构,是仿江南民居的抬梁式,却又在连接处加了金属固件,既保留了韵味,又解决了老房子容易变形的问题。这大概是设计师在说,传统不是只能被供奉起来的。”
李瑶顺着他的目光看去,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就像植物嫁接,要让新枝在老干上好好生长,得找对那个契合的点。”
雨还在下,敲打着玻璃窗,发出沙沙的声响。两个原本陌生的人,一个谈论着建筑的肌理,一个描述着植物的呼吸,却奇异地找到了共鸣。萧琰发现自己很少这样放松地和人聊天,不需要顾虑专业术语是否晦涩,也不必担心话题突然中断
——
李瑶总能从一个细微的点延伸开,比如他提到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