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支起三口大陶缸,先把晒干的苔藓和明矾按三比一的比例混合,用柴火慢慢熬煮。青绿色的汁液咕嘟咕嘟冒着泡,蒸腾的热气里飘着股奇异的甜腥味,引得几只蜜蜂在缸口盘旋。
“得搅一百八十下才行。”
秀姑用长木桨顺时针搅动染液,手腕转动的弧度像在绣盘上走针,“我婆婆说这是跟仙女学的规矩,搅少了色不正,搅多了伤元气。”
林晓数到第一百二十下时,眼角瞥见张启明带着两个西装革履的人往晒谷场走。其中个戴眼镜的男人正举着相机拍陶缸,镜头对着缸底沉淀的苔藓渣,表情像发现了新大陆。
“林设计师,这古法染色很有噱头啊。”
张启明递过来张设计图,上面是简化版的仙女图案,线条僵硬得像用尺子画的,“我们可以包装成‘非遗体验项目’,让游客来搅染缸,收费九十八一位。”
秀姑的木桨顿了顿,染液在缸里荡开圈涟漪。她放下木桨往手心吐了口唾沫,弯腰抱起一摞待染的素布:“我们皖山人的手艺不是供人耍乐的。”
张启明脸上的笑容淡了些:“秀姑是吧?我听说你儿子在县城读高中,学费可不便宜。只要签了合同,别说学费,将来考大学的钱都有了。”
素布投进染缸的瞬间,青绿色的液面上浮起细密的泡沫。林晓突然想起昨天去仙女庙时,看到香案下藏着双绣了一半的虎头鞋,针脚歪歪扭扭的,像是初学刺绣的人绣的。后来才从村支书那里得知,秀姑的丈夫十年前上山砍竹时摔断了腿,家里全靠她绣活撑着,儿子明年就要考大学,正是花钱的时候。
“让我想想。”
秀姑的手指在染液里浸得发白,她捞起块布抖了抖,青绿的水珠子溅在布鞋上,“明天给你答复。”
那天傍晚,林晓在竹林里找到了秀姑。她正坐在仙女庙后的石阶上,手里捏着半截绣线,面前摊着张揉皱的大学招生简章。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