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既然都是在书院做事,便是有赏有罚,堂长的疏忽以致百姓们不了解此等大事,便由堂长在县中最繁华的地界宣传,务必让大部分百姓知晓。”竹清说,光是权贵们知道还不行,需得平民百姓的儿女也参与进来,打破世家垄断知识的局面。
\n
“再有,我奉命,在大阳县开设启蒙班,所有孩子都能上学,启蒙班有天赋的,再送进碧桐书院。”
\n
“所有孩子?”连监院都忍不住惊呼,这有多劳民伤财,不用细想就知道。
\n
“启蒙班在哪里开办?若是太远的地方,恐怕不能送孩子来。”一位醉心书籍的先生开口,他就是普通农家供出来的体面人,对底层百姓很是了解。
\n
“山长不要以为人人都想孩子读书,有读书天赋的,却因着家中贫困,连使几个铜板坐牛车来碧桐书院都舍不得,更别提买笔墨纸砚,书籍等等,只怕启蒙班也是难以开办。”其实现在也有启蒙班了,除了官府开的启蒙书院,便是一些多年考不中的秀才办的私塾,只是这些,都是需要大把大把银子撒下去,才读的起。
\n
民生之艰难,由此可见一斑。
\n
且官府开办的启蒙班,招收的都是家中有钱有权的孩子,一般人上不起。而私塾先生质量良莠不齐,教出来的学生一般般,如此循环,能真正出人头地的百姓孩子,那可是少之又少。
\n
除非极其有天赋。
\n
“这点你们不用担心,我既到了这大阳县,定会把事情做好。”竹清早知此行艰难,不然,陛下随便派一个人来就好了,哪儿还用得着她?
\n
不是她自傲,她脑子里装着的,是后世的精华,便可以跳过大错误,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学堂。当然,也得因地制宜,可能过程中还是会有一些小错误,那也是正常的。
\n
竹清预备在碧桐书院附近开办启蒙班,再设宿舍,上二十八天便休息两天,小学子们回家上学,皆由书院统一派人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