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清另外废功夫。
\n
新书院快要完工,从京都聘请的先生们也即将到大阳县,厨子、扫洒的仆妇、接送孩子的车夫也安排妥当,便可以进行下一步了:宣传招学子的消息。
\n
这是个大工程,首先面临的就是,如何把消息传至各个村落?竹清从林县令那儿得知,大阳县一共有五个镇,二十一个村。
\n
其中超过七百人的大村落有八个。
\n
如此庞大的数量,也就意味着,宣传工作其实是比较难以施展开,还是那句话,农家们对于没有见过、尝试过的事情其实是抱有谨慎心理的,他们会反反复复比对,观摩。得等到第一个尝试的人品到了螃蟹而不是蜘蛛,他们才会相信:喔,天底下真的会掉馅饼。
\n
莫家的事处理完后,上官文亦本可以立即回去处理公文,但他选择等到竹清回来,又见了见上官氏的几个小娘子,才跟着竹清面对面坐谈。
\n
“本官听林县令说,新书院不日就要开始招学子了?”上官文亦端得清正,比起林县令,他更加高傲。
\n
“是,怎麽,上官大人也想帮着宣扬麽?我们新书院只招收十三岁以下的男童女童,且范围只在大阳县中,事情自然繁多,只不过我不怕事情麻烦。”竹清如此隐晦地说道,倒是让上官文亦的话堵在了喉咙里。
\n
与林县令不同,他作为安州的知州,对于这样一个面对平民百姓以及不拘男女的书院,其实并不看好。甚至迫于各方的压力,他根本不想竹清办成此事。
\n
大阳县一旦出现了这样的书院,其他县的百姓该如何作想?县令们是不是也要效仿?如此一来,投入的银钱又要官府出,可是对于一些贫困的县镇,哪里有多余的银钱开办学府?
\n
但是另外一方面,如果竹清果真顺利,也算他的政绩,爱民如子、百姓爱戴这两个词便可以安在他身上。只是他已经有了几样政绩,这点子百姓爱戴还不足以让他支持竹清,顶多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