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几位大人的话有没有道理,可有见解?”皇帝扫了一圈,视线落在竹清身上,见她认真地点头,不由得勾起了嘴角。
\n
“启禀陛下,大人们所言皆不假。以微臣自身的了解来说,开销是一回事,百姓们能不能信任是一回事。当初书院开办,从建造到落成,一草一木都是自己花银钱,不过到了后面,富商豪绅们自愿为晖桐书院捐赠银钱,也保证书院每一年的开销由他们承担,减轻了晖桐书院的负担。”竹清慢条斯理地说道,一边打草稿一边内心暗想:这个法子肯定不得一些官员喜爱,士农工商,商为最后。
\n
竹清的想法不错,当即就有官员露出嫌弃的表情,与商户勾连在一起,一身铜臭味!
\n
“二则便是刘大人讲到的百姓们不让孩子读书。这是真的,当初晖桐书院招收学子也经历了一番艰难。”竹清长长的叹气一声,说道:“特别是以耕田为生的百姓,一年到头都要侍奉土地,家里人手不够的,七八岁的孩子也要下地耕种。如果让他们送孩子去上学,家里活计没有人干,他们肯定不会愿意。”
\n
读书当然可以,前提是家里宽裕。家里人都快吃不上饭了,正需要人手帮忙,他们也会思量送孩子去值不值得。
\n
要开办面对平民百姓的书院,最快能落成的除了繁华的地界之外,也就只有文风鼎盛的大州了。
\n
“不过——”竹清停顿了一下,“北安州刚刚归顺陛下时,不也是算不得富裕?甚至基础的设施都没有建设完成,可如今也把书院办的井井有条,像管侍读,正是来自北安州,如今高中进士,为陛下、为大文分忧。”
\n
她这话的意思是,北安州当初经济没有发展起来都能培养出管乐弦这样的人才,更何况别的州县?有困难就克服一下,千万不能还没有做就说办不了。
\n
“朕觉得少师一番肺腑之言很有道理,爱卿们皆是通过层层考试选拔出来的人才,面对那一点难处,想必是很容易就能解决。既如此,朕就命各州的知州、县令兴办此事,又着朝中的大臣轮番去检查成果……少师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