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子,也就是发生在洪武三年的山西大移民,不知多少百姓子民丧命于途中。
放眼整个中原版图,最具有农业生产优势的莫过于河南、河北与山东等地,这些地区土地广袤,河流纵横,且多为平原,是极佳的耕种之地。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河南、河北与山东等地,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大粮仓,这使得长期生活在该地区的人民百姓衣食无忧,安居乐业。
正是由于河南、河北和山东等地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使得这些地方自古以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每逢朝代更迭之时,中原地区都会饱经战乱,而这些地方的百姓子民也将迎来灭顶之灾,连年征战,民不聊生。
元末乱世群雄并起逐鹿中原,由于河南、河北、山东等地自古以来战略价值就极高,因此也经常成为各方互相争夺的战场,经过连年的征战之后,河南、河北、山东等地的老百姓,要么死于屠刀之下,要么舍家离业前往他处谋求生存,这就导致大片田地被荒芜,中原的万亩良田常年颗粒无收。
元末的烽火中,铁骑踏碎了田园,刀剑斩断了炊烟,曾经的富庶之地变得荒芜,“积骸成丘,居民鲜少”,百姓要么惨死刀下,要么背井离乡。
各地官吏纷纷向明政府告具各地荒凉情形,中原地区处处是“人力不至,久致荒芜”、“多是无人之地”、“累年租税不入”,劳动力严重不足,土地大片荒芜,财政收入剧减。
大明立国之后,为了恢复中原生产,老朱就下令强制迁徙百姓填充中原,哪怕有朝廷出台的种种福利政策,但是整个移民过程中的残暴与血腥,还是让人为之心惊胆寒。
郭允道身为户部尚书,自然了解太多他人不知道的隐秘。
这场移民政策的标准,按“四家之口留一、六家之口留二、八家之口留三”的比例强制迁徙,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