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和尚,主持天界寺的宗泐,就是一位得道高僧,不但佛法精深,而且博学通儒,精通诸子百家,老朱经常唤他“泐秀才”,一度被誉为“十方禅林之领袖”。
正因为如此,现在突然冒出来一个博学的妖僧,老朱其实是浑然不在意的。
“这妖僧早年曾游览嵩山寺,巧遇相术大师袁珙,袁珙评价其必定会成为刘秉忠一样的人物!”
此话一出,老朱与徐达对视了一眼,脸上的笑容渐渐消失了。
相术大师袁珙,他们还是听说过的。
此人在元朝已有名,所相士大夫数百人,这些人的生老病死,吉凶福祸都算得很精准,甚至时间可以精准到某日某时,“无不奇中”。
老朱至今还记得,袁珙曾为重臣陶凯相面,称“不到十年,以文进,为后世臣,做二品官,大约在荆州、扬州一带。”
陶凯后果然做到了礼部尚书、湖广行省参政。
也就是说,这个袁珙的相术,确实不是虚的,而是无不奇中!
而刘秉忠是什么人?
大蒙古国忽必烈的幕僚,以布衣身份参预军政要务,被称为“聪书记”,后参与建设了大元朝廷的各种规章制度,建议忽必烈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将蒙古更名为“大元”,成了大元朝廷的开国元勋,忽必烈的得力辅臣!
这刘秉忠兼备释、道、儒之学,并且精于术数、占卜,又深明治国之术,两者相辅而行,这正是刘秉忠比当时的其他僧侣和儒士更受忽必烈亲信的重要原因。
传闻他与忽必烈的关系是“情好日密,话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