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会被乡邻刻碑称颂,尊为大善人。
只因在这时代,交通本就闭塞,修桥铺路更是耗钱耗力的难事:石料要从山里采,沙土要从河边运,还要请工匠设计监工,往往耗尽一户富家的家产也未必能成。
是以这类基建工程,多是由官府牵头主持,先是要层层上报朝廷获批,再由地方官勘定路线、估算用料,而后趁着冬春农闲时节,从各乡各村征调徭役——男丁按户出工,自带干粮,跋涉至工地服劳役。
工地上既无像样的工具,也缺统筹调度的章法,全靠人力肩挑手扛:石料从山里凿了,要靠人抬驴驮运到河边;沙土从河床挖了,得用筐子挑到路基旁;遇到沟渠挡路,便只能靠众人合力填土夯筑。
这般全凭人力硬拼,效率本就低下,再遇上雨雪天气耽误工期,或是材料短缺、工匠不足,往往拖上数月乃至数年才能勉强完工,其间耗费的民力更是难以计数。
可眼下,这些人竟往好好的路基上倒泥浆,这不是毁路是什么?
道路修造不易,竟如此糟践,简直是岂有此理!
王弼越想越气,攥着拳头的指节都泛了白。
“定远侯误会了!”卓敬见王弼面色不善,连忙上前一步解释道,“这些可不是烂淤泥,这东西叫水泥,是用特定石料烧制后磨成粉,再按比例掺上沙石、清水搅拌而成的。”
“您别看它现在稀软得像淤泥,可只要过上几日,等里面的水分彻底干透,便会变得如同磐石一般坚硬,莫说行车马,就是盖房子、筑堤坝也能用,比寻常砖石结实得多,而且凝固得极快,用它修路,不出半月就能通行。”
嘶……水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