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您看这龙骨的尺寸,按您给的法子加固过了,老师傅们说,保准能撑住万斤的货!”
朱高炽接过图纸,和朱雄英凑在一起细看,工地上的风带着海的潮气,吹得图纸哗哗响,却吹不散两人眼里的期待——这片尘土飞扬的工地,将来会驶出大明最坚固的船,载着人,载着货,载着整个王朝走向更辽阔的海洋。
朱高炽对这处造船厂的重视,几乎到了砸银子不眨眼的地步。
从选址那天起,一笔笔银子就像流水般泼进来——买木料、请工匠、建船坞、置工具,连给工匠们的工钱都比别处高上三成。
正因如此,虽说开工才短短数月,这造船厂已是另一番景象:原本空旷的滩涂地上,几座巨大的船坞已经挖好,底部铺着厚厚的松木,十几个工匠正指挥着水牛往坞壁夯土;旁边的木料场堆起了几座小山,都是从湖广、四川运来的上好硬木,几个老木匠正带着徒弟们按尺寸下料,刨木声、锯木声此起彼伏,热闹得很。
更让人瞩目的是厂区旁的家属区。一片整齐的房屋已经盖了起来,青砖灰瓦在阳光下透着规整——有供普通工匠住的一进小院,土墙木门,院里能种些菜;有给手艺好的老师傅准备的二进房,带个小跨院,能容下一家老小;最气派的是靠里的几处三进院子,青砖铺地,檐下还雕着简单的花纹,是留给造船管事和技术最好的工匠的。
“这些房子都是按图纸盖的,”朱高炽指着家属区对朱雄英道,“工匠们拖家带口来的,有地方住、能安稳过日子,才肯把心思放在造船上。你看那户人家,”他指向一处刚搬进去的小院,“老木匠王师傅昨天刚把老伴接来,今儿一早就带着徒弟多刨了三根木料,这就是安稳日子的力气。”
朱雄英看着那些冒烟的烟囱、在院里晾晒的衣物,还有几个追着跑的孩子,忍不住点头:“这样一来,工匠们便没了后顾之忧,自然能专心干活。”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