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他读了通政使司刊印的《西域英雄传》,对张骞“持节不失”的故事尤为动容,竟主动向老朱请官北上,要去和林“明律令、正纲纪”。
老朱听后欣然同意,着练子宁为副都御史,主持岭北行省的按察使司!
武将之中,响应者更是踊跃。
李远此时正镇守北平,官至燕山卫指挥佥事,常年与蒙古骑兵周旋,对草原地形了如指掌。
他拿着通政使司文书找到大将军徐达:“末将愿率五百骑兵,护商路自广宁卫至兀良哈!”
他熟知蒙古部落的袭扰习性,正是守御烽燧的最佳人选——此时的他尚未经历后来的靖难纠葛,一心只想着在边疆建功。
薛禄还是燕山卫的一名百户,出身军户,随李文忠参加过捕鱼儿海之战,手上沾过北元的血。
听闻岭北需将领驻守,他直接找到中军都督府,拍着胸脯保证:“末将去过阿尔泰山,知道那里的险要!愿带所部驻守科布多榷场,敢有劫商队者,定斩不饶!”
他的勇猛在军中早有耳闻,朱高炽看了他的请战书,当即批了“准”字。
徐忠时任河南都指挥使司佥事,正负责河南军屯,种粮经验丰富。
他上书直言:“岭北要粮草自足,需学中原屯田之法。末将愿带军户子弟,去克鲁伦河畔试种麦粟。”
此时的他刚从云南平叛回来,深知军屯对守边的重要性,把河南的屯田法子搬到草原,正是他的专长。
盛庸则在山西都司任指挥同知,常年防备蒙古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