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为了给朝廷一个交代,他郑泌昌必定会被当成替罪羊丢出去,落得个跟马宁远一样的下场。
赵贞吉在从郑泌昌的口中得知这一消息后,脸上并未浮现出太多惊讶之色,只是点了点头,吩咐道:“嗯,干得不错,抓紧审讯那些商贾,尽量从他们口中,拿到一些有价值的口供!”
郑泌昌闻言,当即神色一凛,低下头,沉声应道:“是,巡抚大人!”
在郑泌昌之后,一旁的戚继光和俞大猷也陆续从座椅上起身,向赵贞吉叙述了近些天来的收获。
“看来,浙江百姓手中的生丝总算是保住了!”
正当赵贞吉如此感慨之际,只见一旁的何茂才站了出来,挠了挠头,小心翼翼地开口道:“巡……巡抚大人,这眼看着朝廷三年一度的大计马上就要来了,您看……”
赵贞吉将何茂才脸上的表情尽收眼底,挑了挑眉,出言吩咐道:“本官待会儿下来后,便给你写考语!”
明朝的大计始于洪武十一年,当时明太祖朱元璋命令吏部考评觐见的官员“殿最”,上等为最,下等为殿。
吏部奉旨在内廷设宴,官员按照考核成绩入席。
称职无过错者,为上等,赐座而食,有过错而尚能称职者,为中等,站立而食,有过错且不称职者,为下等,于门外列队罚站,看着别人吃,待宴席散尽后,方可离去。
自那以后,三年一度的大计,便成为了朝廷针对外官的考核,外官主要包括军政、民政、司法等主官。
至于中央以及六部九卿的京官,则另有一套考核制度,针对京官的考核制度,名为京察,京察每六年一次,四品以上京官,只需要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