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的小妙招,赵瑗顺利和这些孩子们打成一片。
陪他们念完《三字经》《千字文》后,这群孩子们便围住了赵瑗,一边舔着指头上的点心油,一边七嘴八舌的问起了赵瑗各种问题。
起先还是几名孩子们对《三字经》和《千字文》内容的询问。
赵瑗虽然学的是历史系,这些古文经典他能倒背如流,但毕竟术业有专攻,要让他给孩子们解释其中的句子释义,就算赵瑗也要抓耳挠腮一阵子,才能回想起来。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一番汗流浃背的解释下来,反倒让赵瑗收益良多。
就好像陪着这些孩子学生们学习的时候,他也在学习一样。
这种学习的过程中,更是让他逐渐将今早前在御书房里,对赵构一些解释得颇为含糊不明朗的问题也有了新的理解。
这让他渐渐喜欢上了陪着这些学生们一起读书的过程。
逐渐的,话题渐渐从经文注释,聊到了诗词歌赋。
当其中有学生提及,这几日流传甚广的《墨梅》就是出自赵瑗之手时,这些学生们纷纷朝他投来或钦慕或敬佩的目光。
“老师,你诗词这么好,教教我们呀,平日里我们学习诗词的时候,风头都让子充占完了,范师总是念他做的诗词,我们可嫉妒了。”
孩子们的目光纷纷看向一名和赵瑗年纪相差无几的少年。
这应该就是子充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