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见僵持不下,李光便想了个折中的法子。
以胡铨为主,兼带上其余朝中几方党派的人一同前行。
李光此人在历史上的一生颇为传奇,与李纲、赵鼎、胡铨被合称为“南宋四大名臣”。
他于宋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得中进士,时年不过28岁,调任开化县令,后时任宰相的吕颐浩因与秦桧政见不合,屡请兴师收复中原,当朝痛斥秦桧被罢为镇南军节度使、提举洞霄宫时,为其帮声,面斥秦桧“怀奸误国”,被一道提举洞霄宫。
这洞霄宫本是临安府边大涤山的著名道教宫观,在宋时虽被尊为道教“三十六洞天”之一,是宋朝时期许多皇帝会选择举办祭祀仪式的场所。
可这提举一职虽然意为主管总领之职,若是放在常平仓,市舶司,学事司等位置上,那便是一份有着实权的重差。
但若是放在一个道观里,那便成了一个毫无实权的祠禄官。
对于政治上暂时失势、被贬黜、年老退休、或需要暂时离开权力中心的官员,这不过是一种相对体面的安排而已。
代表着他们从此退出了权力中心,再也无法左右朝中局势。
而秦桧当政时,整个洞霄宫的提举足足有十余之数。
秦桧被刺后,李光这才受了赵构安抚,重新回到朝堂之上。
而他提及的胡铨此人,也同样是“南宋四大名臣”之一,因上疏力斥和议,乞斩秦桧、孙近、王伦三人,而遭到贬职,被下贬至签书威武军判官一职,直接一落千丈。
直到绍兴三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