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红用钢笔尖戳着地图上的红圈,钢笔水洇湿了“嘉应“两个字。嘉应市政府大楼里则亮着整排灯火,市长办公室的烟灰缸堆成小山,秘书第三次送进来的咖啡早已凉透。会议室投影屏上循环播放着城市宣传片,镜头里的工业园区与商贸中心像一串闪光的珍珠。
老隆县的游说队伍揣着竹编斗笠与客家酿豆腐的食谱,挤在省城招待所的硬板床上熬夜修改方案。嘉应市则包下星级酒店的整层会议室,投影仪将G,DP柱状图投满整面墙。市招商局的小林连夜翻出十年前在老隆插队时的手绘地图,标注出每处可能成为突破口的乡间小道。两座城市像棋盘上的车马炮,在看不见的棋局中步步紧逼。
决策会的前夜,暴雨突然倾盆而下。省发改委的会议厅里,老隆代表陈书记的布鞋还在滴着水珠,裤脚沾满泥浆。他掏出用报纸包着的土陶罐:“这是我们老隆山泉酿的米酒,三百年古法......“话音未落,嘉应市张副市长已经打开投影仪,3D动画模拟着高铁站带动下的商业版图扩张。会议室玻璃窗上,两道光影交错投射,像两把淬火的剑在空气中碰撞出火花。
当宣布选址嘉应的刹那,老隆代表团有人把茶杯捏得咔咔作响。陈书记默默掏出怀里的陶罐,摔碎在走廊的瓷砖上,清冽的酒香混着雨水在楼道里流淌。嘉应市的庆功宴上,张副市长举着酒杯的手微微发抖,他望向窗外老隆方向的山影,突然想起小林说过的话:“老隆的晨雾里,能看见山鬼点灯。“
如今站在站前广场,陈庆红望着进站口川流不息的人群。那些为选址彻夜不眠的夜晚,那些在省城京城街头奔走的足迹,早已被岁月酿成坛底沉香。他知道旁边的复兴镇,嘉应人正在古驿道旁建起客家文化产业园,竹编灯笼映照着新一代年轻人的笑颜。铁轨在阳光下泛着银光,像两条永不交汇的河流,却共同滋养着这片土地的希望。
……
按照原来的规划,京九铁路在嘉应市只设一个小站。
但是上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