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公众参与与宣传教育
具体措施:
全民植树活动:每年春季组织“百万市民植树计划”,在指定区域开展义务植树,目标每年新增100万株树木。
绿色学校创建:中小学开设沙尘暴防治课程,组织学生参观生态修复示范区,培养环保意识。
环保奖励机制:对积极参与治理的企业和个人给予税收减免或荣誉称号,例如“治沙先锋企业”“生态卫士”等。
四、实施步骤
1.
项目规划阶段(2005年):完成治理区域遥感测绘,制定分区域治理方案,明确工程量和时间节点。
2.
集中攻坚阶段(2005年-2008年):重点推进植被恢复、沙障工程和节水项目,完成90%的治理任务。
3.
巩固提升阶段(2005年-2010年):优化监测系统,评估治理效果,针对薄弱环节补短板,确保目标达成。
4.
长效维护阶段(2010年及以后):建立常态化管护机制,定期巡查和维护生态工程,防止生态退化。
五、政策与法规支持
具体政策:
立法保障:修订《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增加沙尘暴防治专项条款,明确各部门职责和处罚标准。
财政支持:市财政每年安排**XX亿元**专项资金用于治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