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通过的重要作用。
箅子安放妥当后,林予安开始用和好的黏土混合大量切碎的干枯茅草,在箅子边缘向上堆砌窑室的墙壁。
他将窑室的墙壁砌筑成一个大致垂直的圆筒形,内壁尽量做得平滑,高度约六七十厘米,打算直接从窑的顶部进行装料和取料。
“窑壁不用太厚,十到十五厘米就够了,这样升温快,也省燃料。”林予安一边堆砌,一边解释。
当窑室墙壁堆砌到预定高度后,这个土窑看起来就像一个没有顶盖的粗壮陶罐。
窑的顶部是一个直径约六十厘米的敞开式圆形洞口,这个洞口既是之后装填砖坯的入口,也是烧制时排烟和观察的窗口,如果在需要封窑时,也会用陶泥板将其盖住。
整个土窑的主体结构,在林予安一下午的辛勤劳作下,便初具规模。
“好了,伙计们,窑的主体算是完成了!现在,依旧是需要时间来自然风干,让泥土中的水分慢慢蒸发掉。”
林予安拍了拍还带着湿气的窑壁说道:“趁着这个时间,我们正好可以制作一个,制作砖坯的模具,以及用来封窑顶的陶泥板。”
林予安这几天几乎是一刻没有闲着,要不是前段时间的鱼获让他不用为食物担忧,进度绝对不会这么快。
趁着还有点天上还有一点光亮,他立刻转向了下一个任务,开始制作陶砖模具。
“伙计们,模具的尺寸,我初步设定为长二十厘米,宽十厘米,高五厘米。”
林予安一边说着,一边将和好的黏土仔细地拍打、切割、拼接成一个内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