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持续了三天,连续三炉的二十二块陶砖顺利出窑!红褐色的砖块质地坚硬,敲击声清脆,虽然带着手工制作的粗犷痕迹,但完全达到了他的预期。
“伙计们,陶砖已经有了六十多块了!我觉得可以先开始搭建火炉的主体结构了!”
林予安将烧好的陶砖小心地搬运到石屋庇护所内。
仔细规划了火炉的位置,选在了紧邻着那面预留了排烟孔的石墙。
这是最理想的位置,在最初建设庇护所的时候,他就规划好了预留排烟孔这一点,把火炉放在这里很贴近排烟口,既方便烟道砌筑,也能最大程度地利用墙角空间。
林予安没有直接在泥土地面上砌砖,而是先用几块形态没有那么规整的陶砖,干铺了一层坚固基座。
这个基座能有效的改善通风,并略微抬高火炉的燃烧室。
然后他开始正式砌筑陶砖,没有水泥,只能用黏土与收集到的草木灰,加入水后混合调成富有粘性的泥浆。
他用自制的木锤轻轻敲击砖块的顶部和侧面,确保每一块砖都均匀的接触泥浆保持稳固。
燃烧室的内部空间,设计成一个宽约四十厘米,深约三十厘米,高约三十五厘米的长方体。
在燃烧室的正面下方,他预留了一个高约十五厘米,宽约二十厘米的添柴口和进风口。
当燃烧室的四壁砌筑到预定高度后,林予安开始着手处理火炉最核心的烹饪部分——灶台与灶口。
林予安量了一下尺寸,决定在烧制正方中有圆形镂空的陶板,放在火炉顶部,留出一个能稳稳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