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他将浸透脑浆的河狸皮展开,开始了一系列高强度的揉搓拉伸动作。
来到一根被他削得光滑无比的硬木桩前,将皮张的肉面搭在木桩顶端,然后双手抓住皮张的两侧,用力地来回拉拽摩擦。
又将皮张像拧毛巾一样卷起来,双手向相反方向用力拧绞。
对于一些特别厚实或者难以拉伸的部位,会用双手像揉面团一样反复揉搓。
这个“破皮”的过程是持续性的,一旦开始,就不能让皮张完全干燥。
林予安轮换着处理两张河狸皮,手臂酸痛得几乎抬不起来,这个过程几乎占据了他大半天的时间。
当“破皮”进行到满意的程度后,林予安皮张在一个阴凉通风的地方彻底晾干。
又过了一天,时间来到下午。
彻底干燥后的河狸皮,就会变得非常柔软,像一块厚实的绒布,颜色也呈现出脑鞣特有的乳白色或浅黄色。
为了让鞣制好的河狸皮更加耐用,并防止腐烂和虫蛀,林予安进行烟熏。
防水油布烟熏房再次重启。
依旧点燃一堆主要由桦木,潮湿的松针组成的“闷火”。
将鞣制好的干燥柔软河狸皮毛面,包裹住木段后,用钢丝鱼线缠绕固定,做成一个圆筒状,小心地悬挂在闷火的上方。
“烟熏不仅能给皮革上一层漂亮有光泽的颜色,更重要的是烟雾中的化学物质能让皮草更耐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