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即心之法,是所观境;了法唯心,非即能观智乎?]
在整个《成唯识论》的十卷论文当中,它的观念都是讲心外无法,就是一切的法都是心所现的影相。所以说从一个观心的角度来说,你的所缘境是心所变现,能观的智也是这念心。从唯识学上是说我们的生命是自变自缘,你自己的心变现一个影相,然后你在你自己的心中的影相里面活动攀缘。
比如说我们现在有一滩水,我们众生的人道的法界,心识善业力强,所以我们看到的是水,我们一摸是水的湿性,恶鬼道的心识它有罪业,它跟水接触的时候,它感受到是火,这个水对它来说是一个火,扮演一个火的法,这个天人,天人的善业力当然是特别,比我们人类还高了。他看到的水是琉璃地,七宝庄严的琉璃地,这个鱼看到的水,它看到的是它的房子,所以佛法说水本身是无自性的,它是法空。
如果说水是有自性,它不是跟众生的心有关系,它是离开了这个心,而有一个独立的体性叫水,应该所有的众生去看水,都应该看到水,不管它的心是善业罪业,但事实上不然,我们会因为每一个人内心当中所累积的善恶业的差别,去受用不同的果报,比如说我们同样是人,大方向来说,我们有共同的业力,共业,共业是很接近的,五戒十善的共业,但是有差别,有别业。
比如说我们每一个人看佛像,这个佛像是一个色法,这个法也是无自性的,法空。每一个人看到这个佛像跟佛像接触的时候,你的心中是现出一个佛像的影像,然后你在你心中的佛像里面去攀缘,你不能够去分别心中以外的境界,不可能。所以你的善业强的人,你看到佛像是光明的,有些人有罪障他看到佛像是黑暗的,我们今天虽然共同生活在一个道场,但是每一个人所接触的环境是有差距的。微细来说是不同,个人的业力还是有差异。你的业力跟外界接触的时候,你先变成一个影像,然后你在你心中的影像里面攀缘,那么这就是所谓的万法唯识,你的心先变现外境,然后在境界里面攀缘叫自变自缘。
当然从唯识的观心法门,它的重点就是看下一段,它的重点在下一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