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佛弟子他今天去布施,他来生做大富长者,他会继续布施。因为他心中智慧在,他会不断的布施下去,他有乘,那个车乘会继续往前开,他会不退转。这就是佛陀为什么要安立我相法相,因为佛陀必须要安立我相法相,来引导众生,去正确的观照生命的真相,这就是所谓的圣教我相法相的安立,是就着解脱的角度安立的。
我们在这个地方,等于是把这些所变现的这些我相法相做一个说明。这以下再说明能变现:
而彼种种我法之相,不过皆依识所变现。
这些我相法相都是依止我们的心识所变现的,所以能变现的心识:
然此能变之识,虽有八种,以类别之,则唯有三。
这以下《唯识三十颂》讲到唯识,就把心识的差别功能做一个简要的说明,先做一个总说了,唯识学一再强调生命是由心识所变现,所以了解我们的心识,乃至改造我们的心识,变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重点。了解心识是怎么了解呢?在本颂当中是把我们的错综复杂的心识分成三类:
谓:一者第八——名异熟识。二者第七——名思量识。三者前六——总名了别境识也。
外道说我们的心有三魂七魄,佛法是不同意,其实我们的心主要是三种功能而已。我们来简单说明一下,
一、第八识
第一个叫异熟识,就是第八识,这个第八识它的成就是由业力的熏习所成就的,叫做异熟识。那么思量识跟了别识,它不是由业力,它是由思想所成就的一种概念。你听到什么样的概念,就影响到你的思量,影响到你的了别,所以我们研究心识,一个是所谓的因缘,因缘变由业力所形成的,一个是分别变,由分别心的熏习所成就,两种。
我们先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0页 / 共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