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位次
它的修学位次有三个:
第一个、补特伽罗我见相应——一切异生,二乘有学,七地以前菩萨,彼缘“阿赖耶识”,起“补特伽罗我见”。
恒审思量的消灭,刚开始是先破坏我见,补特伽罗就是凡夫的果报,就叫补特伽罗,我们有一个果报体一个五蕴,那么这个五蕴里面产生一个自我意识,这个自我意识在什么时候消灭呢?就是在八地的菩萨,把五蕴的一个自我意识消灭。
第二个、法我见相应——一切异生、二乘、一切菩萨,法空智果不现前位,彼缘“异熟识”起“法我见”。
法的执着是比较微细的,阿罗汉他的身心世界没有一个自我意识,所以他对五蕴报体完全是无住,但是严格来说他心还是有所住,他不住五蕴,但是他住涅槃。他执取涅槃法是真实的,这也是一种法执,所以阿罗汉为什么不敢像文殊菩萨、普贤菩萨来到三界广度众生,他就是好乐涅槃寂静乐。当然这个已经不是我执,是法执——对法的执取。这个法的执取(消灭)当然就不容易了,金刚道后异熟空,要成佛才完全消灭。
第三个、平等性智相应——一切如来,菩萨见道及修道位,法空智果现在前位,彼缘“无垢识”“异熟识”,起“平等性智”。
——《成唯识论》——
平等性智就是当我们把人我见、法我见消灭以后,这个第七意识的恒审思量就不是跟我见法见相相应,是跟平等性智相应,转成平等性智。恒审思量——当然思量这句话,讲一个白话就是执取,就是心中有所住。在《瑜伽师地论》当中,根据我们心中所住的处所安立四种种性,我们解释一下,说是我们一般的凡夫的种性有四种:
一、三涂种性:三涂种性为什么叫三涂?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4页 / 共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