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度分别——谓于过去、现在、未来等三世之不现前诸法,思构而分别之。(即“慧”心所)
随念分别它的分别还有一点章法,就是它过去曾经有接触过的东西;计度分别就是说这件事情它完全没有接触,它就能够捏造出来,凭着它的想象力,第六识的想象力。但是计度分别也可能是善也可能是恶,你想一些恶的当然是恶,比如说观想念佛,我们在座诸位谁也没有看到阿弥陀佛,但是你根据《观经》里面的文字,阿弥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无伦等等。就是依止这个想象的分别叫计度分别。
八识当中的分别:第八识跟前五识只有自性分别;第七意识有自性分别、有计度分别;那么第六意识具足三种,第六意识它的分别力很强。那么这个地方是把前六识它的功能,了境所产生的三种分别做一个说明。
好,我们看讲义的第十四面,前面是说明了境能变的功能,就是第三能变的功能——了境,这个地方讲到它造业的情况:
四、云“善不善俱非”者——谓此六识,若与信等十一相应,即善性摄。若与无惭等法相应,不善性摄。俱不相应即非善非不善,无记性摄也。
前面我们讲到初能变、二能变,它的体性都是无记的,它不管遇到染污的因缘、遇到清净的因缘,它的体性都是无记——非善非恶,非常稳定的一个体性。但前六识,当然主要是第六意识,第六意识夹带前五识在活动的时候,去了别境界的时候,它的性质是变化很大,善不善俱非。
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个小国家,这小国家的国王养生有术,活到很老的时候身体还很健康,他的儿子就很紧张,老爸不死他就没办法做国王,后来起恶念就把他父亲用毒药害死,害死以后就自己做国王。当然做国王他的福报就现前了,在五蕴当中得大自在。这个时候在山中有一个阿罗汉,他在禅定的时候就发觉了国王所造的罪业,在七天以后,因为杀父的逆罪堕落到火烧地狱去受果报。阿罗汉他观察这个国王跟他过去生有过师徒的关系,所以阿罗汉出定以后,就来到人间要度化这个国王。当然这个时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0页 / 共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