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各有它所依止的根,跟它所缘的尘境,比如说眼识,它在了别的时候要依止眼根了别色尘,乃至于身识是依止身根了别触尘。所以它都有它依止的根,跟它所了别的范围。第六意识依止意根来了别这个法尘,什么叫法尘呢?前五识落谢的影像,比如说你看到颜色,这个颜色就落到心中,由第六意识来了别。或者是香味等等,五尘落谢的影像,都叫做法尘。
《成唯识论》是把前六识全部判作一类,叫做了境能变,诸位要研究《八识规矩颂》玄奘大师把八识分成四类,对不对。第八识是一类、第七意识一类、第六识是一类、前五识是一类。《八识规矩颂》它是把心识分成四类,那么为什么有的唯识学,把第六识单独起来不跟前五识合在一起。这个地方《成唯识论》它解释说,因为前五识跟第六识有三点的不同,也可以分开,三点不同我们说明一下:
一、从空间上来说,前五识的了别境界它是个别了别。我们一般说是十八界根尘识,比如说你眼识在活动的时候,它一定要依止眼根,你这个眼识不能依止耳根活动,不可以。它依止眼根去攀缘色尘,所以你的眼识不能听声音,不可以,它有它的活动范围。所以前五识的了别活动,它是属于一个个别的攀缘——别缘,但是第六识它是——通缘,第六意识它能够通缘色、声、香、味、触的境界,可以。它能够跟眼睛配合去了别颜色,它也可以跟耳朵配合去了别音声,所以第六意识是通缘,有通别的差别。
二、从时间上来说,前五识只能够攀缘现在,第六识能够攀缘过去、现在、未来。我们前五识的根只能够攀缘现在:眼识就是现在、现在、现在。它不能去回忆过去,也不能去忆想未来。但是第六识它能够去回忆过去,也能够攀缘现在,也可以去对未来打打妄想,都可以,它是通缘三世的,那么前五识只能够缘现在的境界,这个是讲到的第二个不同,时间上不同。
三、它的生起的因缘,前五识不能单独活动,一定要依止第六意识,第六意识可以单独活动。就是说前五识它可能看到一个东西,它只能够一刹那,第二刹那,如果第六意识不资助它,前五识就消失了。孔夫子说:“心不在焉,听而不闻,视而不见,食而不知其味。”心不在焉,心就是第六意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