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一切有情,皆各有八识耶?
答:六道众生,随其业感不同,所禀受之识亦各有不同,如初禅天人,以禅悦为食,故无鼻舌二识;二禅以上,禅定转深,五识皆离;无想天人入无想定,前六不行,惟存七八。
比如说初禅的天人以禅悦为食,所以没有鼻舌二识。初禅天他不要饮食,它有三昧乐,不需要饮食,他的鼻识、舌识就不存在了。这个地方值得我们注意的,就是说初禅的天人是童子相,他的眼根,他的鼻子跟嘴巴都存在,他根是存在,他看起来还是有鼻子有舌头,但是他鼻子跟舌头没有了别作用,没有那个识。因为他不需要吃饭,他就不需要鼻识舌识。所以初禅的天人,他的生命只有六个识没有鼻识、舌识。
二禅以上识更少了,禅定转深,五识皆离,他前五识都不需要,他的生命只有三个心识——第八、第七、第六,因为他禅定转深。所以二禅以上他入了禅定你打引馨他没办法出来,你要敲引馨它会出定这个禅定还是初禅。二禅在禅定当中,前五识完全不活动,他跟外界完全不接触了,除非他自己想出来,他要不想出来谁也拿他没办法,他前五识都不活动。
无想天人那更厉害,连第六识也不活动,只有第七、第八,他们那个心识更微细了。所以八识它是属于熏习成,憨山大师把心识分成本来具和熏习成,我们的一心真如叫本来具;这个八识是由业力所熏习,既然业力熏习每一个人造业不同,初禅、二禅、三禅、无想天造业不同,所以他们的心识就不同。所以不能说每一个人都有八识,不能这样讲。这个地方把八识的本来具跟熏习成的关系做一个总结。
好,我们回到讲义来。这个地方是说,我们前面已经把三能变的自证分,异熟思量了境,已经收尾了。下一科我们……下一次上课的时候,我们就正式广明所辩唯识。前面是讲能变识,能变的心识,下一科就把生死的流转,如何从生死当中趋向于涅槃的这些还灭法,就是所变的万法,用四分的观念把它开展出来。到这个地方三能变相,万法唯识在能变现这一部分都讲完了,大家有没有问题?下一科就是所变,就是异熟、思量、了境三个心识的相互关系,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5页 / 共18页